暑期掀起“美容潮”,医生提醒:求“美”不能
“只要是医疗行为,哪怕是小到打针注射,都会伴有创伤,都有风险,一定要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。”王永前说,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生和医疗机构,能够保证无菌原则、药物质量和剂量控制等要求,非专业人员极易因不规范操作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栓塞、失明等严重事故。“有些人让朋友帮忙注射,在沙发上一躺就开始打针,这种操作真的是太可怕了。”
流程编辑:严圣淼
即将迎来18岁生日的彭琳,很快将前往上海的一所高校求学,为了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大学生活,也给新同学一个良好印象,她希望自己变得更美。
专家提醒,在健身过程中应注意训练方法及合理的饮食搭配。如果是健身“新手”,最好在前期先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,学习正确的训练模式、发力技巧等,以提升后续的训练效率。如果基础体重过大,则训练应更有针对性和技巧性,防止出现运动损伤。
面对医美机构“早整形、早受益”的宣传,很多孩子都动了心,希望能更早地“美”起来。但王永前认为,人们对美的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,只有成长到一定年龄、有了一定的经历,才会拥有较好的判断能力,不会盲目跟风。通常来说,他不建议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接受整形手术,这也是他劝告彭琳的原则,“等你自己的想法更明确了,再来找我,可能会收获更好的效果。”
这样的病例,王永前常常会遇到。“有些人可能对医院有畏惧心理,整形可能会选择市场化机构,甚至是相熟的‘朋友'。虽然医院也开展玻尿酸注射,但相比于躺在医院的手术床上,到私人机构接受服务,甚至找‘朋友'到家里打针的体验更轻松,没有进医院的紧张感。”
不过,对另一位也想做双眼皮整形的16岁小患者,王永前却果断为她安排了手术。原来,这位小患者并不是为了追求“变美”,而是因为倒睫频繁诱发结膜炎,在实施双眼皮手术、开眼角后,这些症状将会有明显改善。
暑期是孩子们就诊的最高峰,除了因先天畸形而必须接受整形手术的患者外,求美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。“其实在七八年前,这种趋势就开始出现了,出一天的门诊,就能遇到好几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双眼皮、开眼角等手术。”王永前说,高考结束后,准大学生陆续成年,面临着新的学习、生活环境,自然对美有着更多的追求。大多希望对眼周、鼻子等面部区域加以修饰,不仅是女生希望通过医美改善容貌,前来进行整形咨询的男生也有所增多。
来源:北京晚报
除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手术方案和建议外,王永前总是把赞扬和鼓励挂在嘴边。怎样认识“美”,是他常讲给小患者们听的话题,大眼睛、高鼻梁未必适合所有人,“适合自己的美”更重要。而面对患有唇腭裂等先天畸形的患者,他便常常鼓励孩子,不必把这个问题当作人生的负担,“咱们的智力、体力、精力都不比别人差,我来做我能做的,你要调整好心态,做你该做的。”
除了操作不规范外,一些不正规的医美机构还敢实施极易出现后遗症的整形手术,如埋线隆鼻、下睑下至等。“特别是缺乏社会经验的孩子们,如果有整形的想法,要尽量选择三甲医院的整形科室就诊。”王永前说,如果一定要选择医美机构,切勿一味寻求低价,在接受手术前务必查询确认机构和医生的相关资质,并检查所用的医疗器械、药品等是否正规,是否取得了国家许可的“械字号”“药字号”,尽可能规避风险。
“现在是不是即使做修复,也回不到以前的状态了?”汪清轻声询问。王永前只能缓缓点头,并联系到其他专家会诊,尽量为她开展修复,减轻损伤。
求“美”不能光图方便
早上刚7点多,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门诊楼前就排起了队,队伍中年轻人居多。整整一个上午,主任医师王永前的诊室里,孩子们的身影几乎没有断过。这里形成了暑期整形的“美容潮”。
今年初,在上海居家隔离的刘畊宏,因为和妻子一周五天的网络直播燃脂健身操,成了直播界的“现象级”博主。如今,在社交网络上,有一大群被称为“刘畊宏女孩”的跟随者。近日,网络上一则“改造高考生弟弟”的短视频就受到众多网友关注。视频中,姐姐要求准大学生弟弟每天保持运动,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。短短一个月,小伙子的变化十分惊人,体重降了6公斤,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好,网友们也纷纷为他点赞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mrzxwkzz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1/570.html